第(1/3)页 把孩子们都叫起来,一家人收拾好出门的时候恰好遇到崔婶子。 林晚笑着打了声招呼,“崔婶子好。” “你们好。”崔婶子看着一大家子都出门好奇问道:“你们这是干什么去?” “我和彦海今天去学校报道,带着孩子们一块去看看。” 崔婶子面露惊讶,倒是没想到他们是大学生,昨天晚上简单聊了几句,都是些吃喝的闲话,当时还以为是来干活的。 现在知道他们是大学生,崔婶子不由得敬佩,“原来你们都是大学生啊,真厉害。” 像他们家属院大多是省城大学的职工或者是后勤工作人员,当然也有像林晚他们这样的学生。 “婶子,时候不早了,我们先走了。” 几个孩子乖巧打招呼:“崔奶奶再见。” “再见,再见。” 看着一家人离去,崔婶子脸上的笑就没落下来过。 “什么事这么高兴?”崔婶子的丈夫孙维民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。 孙维民是在运动前曾是学校的老师,回来后退休成了行政部的主任。 平常也没什么事,每天按时打卡上班,去学校的时间不着急,能慢悠悠看完报纸吃个早饭。 “老马不是把房子租出去了吗,那家人带着孩子进程不容易。” 孙维民从报纸中抬起头看了眼,“就是你昨晚说的那家?” “对,我原先还以为他们是来进城打工的,刚才一问才知道是咱们大学的学生。” “哦?”这下孙维民倒是惊讶了。 今年是学校重新开始招生的一年,开放的条件松散,参加考试的学生不少。 有农民,有工人,有下乡知青,凡是符合条件,来者不拒。 不过像他们这样拖家带口来的人,并不多见。 “我瞧着这家人不错。”昨天崔婶子之所以主动搭话,也是从马大娘哪里得知林晚夫妻曾经帮过她。 人就是这样,对于未曾接触过的人或事,总是会倾向于熟悉的人传播的信息。 崔婶子和马大娘相处的不过,知道她把房子租出去要搬走觉得还挺遗憾,也担心过新邻居的情况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