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 鸟铳,震天雷-《大明第一藩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三月初十,南京城北,幕府山下。
    这里早前多是荒地,现已被朱桢买下。
    靠近神策门一带,是金陵花露水厂和金陵玻璃厂的生产基地。
    而更靠近山体的一片建筑,则是朱桢的秘密研发基地。
    其中包括了印刷研究所、水泥研究所和火药研究所。
    伴读书童刘琏,目前是这三个研究所的总负责人。
    “砰砰砰!砰砰砰!”几声齐刷刷的枪响。
    看着远处松木标靶上四散的木屑,看台上朱桢的思绪拉了回来。
    刘琏指着身旁的一排士兵,满脸兴奋道:
    “殿下发明的鸟铳,无论是射程还是准头,比军器局造的铜铳和三眼铳要好太多了!”
    朱桢点点头,经过两年多的改进,目前这些鸟铳的实际威力,已无限接近一百年后的火器了。
    不过受限于枪管制造工艺的低下,目前火药所一月只能产出几十根合格的鸟铳。
    朱桢攒了很久,也只攒到了五百根。
    他陆续将鸟铳提供给楚王府的护卫们使用,眼下近千人的护卫队伍,已经有一半人可纯熟使用鸟铳了。
    当然,这还要得益于大明在开国之初,就对火器的重视。
    朱元璋在立国后,专门成立了军器局,用来生产冷热兵器,而且规定了:“凡军一百户,铳十、刀牌二十、弓箭三十、枪四十。”
    也就是说一般大明军队,火铳的普及度也有十分之一了。
    所以朱桢在楚王府护卫中推行鸟铳,并无多大阻力。
    在完成一半换装鸟铳后,朱桢又选拔了一百名精于射击与刀枪的双料士兵,组成了自己的贴身卫队。
    刚才打靶的,就是贴身卫队的百户官戴朝和他的一群手下。
    朱桢手边的望远镜,看了一眼打靶成绩。
    “打的都不错!”他高兴道:“等南下见了鞑子,也要这样打才成!”
    “多谢殿下夸奖!”戴朝放下鸟铳,朝朱桢躬身道:
    “咱们这五百弟兄,日夜操练,不知打烂了多少枪管,打出多少弹药,若是战场上怂了,岂不教人笑话!”
    “很好,很好!”朱桢心中大定道:“这鸟铳经过你们长久使用,可有什么不足之处?”
    “还是有的,”戴朝指了指夹在枪托上,还燃着的火绳道:
    “这种鸟铳虽然比官军里使用的更方便,击发也快捷,但是还是不能再雨天使用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